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xigw的博客

“所谓创新,一定是前人没有想到的没有做到的”吗?

王元院士说:“所谓创新,一定是前人没有想到的,没有做到的。靠老师手把手地去教,一定教不出来创新人才”。又说:“我从来不会帮学生解答具体的专业问题,因为他们研究的东西我其实也不懂”。

创新是什么,其发展原则至今:1,物质第一性,人的认识第二性。2,“创新”是相对“旧有”存在的。3,“创新”与“旧有”都是社会发展事物的中介(中间)事物。4,创新和旧有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来自物质基础。5,没有最初的旧有;也没有最后的创新,没有源头的旧有;也没有终极的创新。6,新与旧是矛盾对立统一事物,遵循三大规律发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规律。8,“文革”之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恢复了高考制度,恢复了“按部就班上学考试”。

数学的人类创新,是人类在岩石上划道道,以为数的记录,是有史的最初记载,其次则是“结绳”计数。如果你是一位哲学家,你很可能看到上述数学创新,基于物质,事物是以“个”,“件”方式存在的。“个”,“件”的自然数就是“1”,多个 1 积累一起就是“加”(+),积累的减少就是“减”(-)。才会有数和数学。

记载,是人类克服忘却和交流的好办法,“岩石道道”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生产活动中,很不方便用来交流思想。比如,一张鹿皮能交换多少粮食的问题会多次出现。长期社会生活矛盾推动产生了数字和文字,以及计算的方法与技巧。

上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事实说明什么?

1,发现了物质,事件的“个”,“件”存在,是人类创新岩石道道和结绳计数的基础和来源。数学是社会活动在人类思维对称的产物。

2,“旧有”的岩石道道和结绳计数是“创新”数字,社会交往是“创新”文字的基础和来源。

3,“发现”是“发明”和“创新”的基础和来源;“旧有”是“创新”的基础和来源;“创新”是社会活动的必然结果之一。

它们都是一级级的相对存在,叫做继承。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对自然与社会逐级认识之后,产生的物质运动阶段成果。在人类社会之前大自然早就存在,正确说,大自然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而大自然是无原点也无终点的。所以“发现”,“发明”,“创新”,“旧有”这些东西都是相对存在,都是大自然(社会)运动的中介状态,它们又都是以一个个一次次产生的,这些“个”,“次”将无限发展下去,并永无止境——这就是相对运动本身是绝对的,即 “相对绝对观”。

发展一词的本意就是逐级的逐步的运动,没有前一级前一步的运动就不成为发展,发展带有新旧交替运动,初级向高级运动。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发展不是无中生有。同样,创新的本意也是在旧有上创新的,他不是无中生有,更明确地说,创新也是在旧有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创新的道理和途径,即当创新遇到困难与障碍时,首先应当考虑到的是创新尚缺乏应有的一定的物质基础。

“创新”与“旧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统一体遵循矛盾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人的介入只是思维对统一体的反应和推进事物发展的能动作用,我们通常称为“辩证逻辑”的就是这个反应和认识,进而促进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创新”。

“创新”是建立在一系列的运动过程上的。人的思维只是矛盾对立统一体之外的第三者,起到反映物质运动和促进物质运动发展的作用。矛盾对立统一体就是“新”,“旧”构成的矛盾。一项发明,都是建立在原有旧事物运动的问题之上的,当然,问题是由第三者的人发现的,产生问题和人能发现,都是因为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关系进展出现的矛盾所使。

现在,再看看王元院士所说:“所谓创新,一定是前人没有想到的,没有做到的……”,比较之后,我认为:“所谓创新,一定是在前人旧有的基础上想到的,并接续其物质发展做到的”。应当看到王元院士的论断,与事实是不一致的。

人类思维认识客观事物运动,才促进人类思维进步并发展。人类思维并非天生完整完美,都是外界客观物质运动教会的 !并从动物的反应发展成人类的思维,而且至今,这种发展还在继续向更高级前进,永无完结。

王元院士的思维方式方法,称为“逻辑断裂”(逻辑障碍),恰恰是数学的大忌,违背了数学的缜密原则,可谓不具备“完全数学价值观”。与他的学术研究一脉相承。

王元院士自己说:“不帮学生解答专业问题;学生研究的东西他也不懂;学生答辩时,王元院士不知道学生在说些什么,一个字也听不懂,……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滑天下之大稽,无理说成有理,把假说成真,还有不少人相信他的梦呓。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竟然在今日出现“院士版”的新作,且为真人真事。

好在时代不同了,群众有判断力,对“创新”历史自会评说。

熙国维 2015年6月16日 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