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爱新觉罗·熙国维其人其事
孙莹
有这样一位老人,身上流淌着清朝皇室的血液,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却因为出身原因在“十年动乱”期间被下放到林区劳动。在这期间,不向命运轻易低头的他,开始思考哲学领域的若干问题,并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完成了知识结构的转型。这位老人就是《运动论》的作者——原院(会)哲学所副研究员爱新觉罗·熙国维。
若说熙老师的出身为他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早年的良好教育为他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那个被称作“工程师的摇篮”的地方。毕业后本来可以大展手脚,然而事与愿违。“十年动乱”期间,他被下放到林区劳动。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这一段对于别人来说的艰苦岁月却成了熙老师积累知识的黄金岁月——当时,他的工作就是做技术员,利用自己的优势修理汽车、拖拉机等,任务就是把机器看好、修理好,少犯毛病,让别人多出工,其它时间愿意干啥就干啥。于是,熙老师有了大块的时间徜洋在书海之中。他开始博览群书。专业的,非专业的,都一股脑儿拿来读。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他开始进入哲学的领域,开始思考哲学的问题:哪儿都可以定为零点,但哪儿也不是绝对的零点;自然数“壹”最小,但概率“壹”又最大。为什么?显然,问题已经超越了数学。熙老师就是从探讨“零”与“壹”两个数的辩证存在,开始了对运动论的一步步深入地研究,并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
熙老师的努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回报。1983年,吉林省政府确立《运动论》研究课题。1984年列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该课题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优秀论文奖及吉林省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著作奖。同年,熙老师进入吉林省社科院,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他开始整理这些笔记,1993年出版了《运动论》一书。
熙老师的代表作《运动论》来源于马列哲学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数学形式化是辩证法的科学性决定的。而数学的思想、关系、语言、形式及符号从来就是逻辑的一种发展,即“数学是世界的对称”。辩证逻辑数学形式的产生,取决于三大规律与数学的关联,以“运动是绝对的”自然观代替“斗争是绝对的”社会观,表现自然事物更为贴切、准确,这是辩证逻辑表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科学的新意,并取得“否定之否定数学形式”,因而得名“运动论”。
发现、确定、实践检验三大规律与数学的关联,叫做辩证逻辑的数学形式化,这就是《运动论》的核心任务。严格地说,这是一门重新认识世界,填补辩证法与数学间存在的空白的新学科。
早年参加九三学社的熙老师,退休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熙老师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得令人吃惊:5根簧的拉力器仅歇一气就能双臂伸平拉上100下,一分钟不停气地空手握拳200下,俯卧撑连做90次……听起来似乎简单,实际做起来,你才能感受到这些对于已经77岁的他来说是多么的不易。“身体部件在变老,但还没出毛病。”熙老师笑呵呵地说:“主要在于锻炼,还有自我心态调节。”
和熙老师唠起家常,他就像老街坊一样慈眉善目的,甚是亲切;唠起他的一双儿女,他的眼神里抑制不住作为父亲的骄傲和自豪。他的晚年生活,单纯而又丰富,冬天去深圳的儿子那里度假。夏天回到长春避暑,始终不变的,是运动、学习和工作,尽管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却闲不下来,还在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在向人生的另一个高峰迈进。
摘自《吉林社科报》(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电子信箱:jilinskb@163.com) 2010年5月10日 第4期(总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