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论——解决物理学大统一、微积分的代数化(统一)、世界本源问题(哲学)。


































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与新军兴起
————院士版 · 皇帝的新衣
两年前我在 “ 我有问题问总理 ” 中请总理过问一下我国的数学发展 。 不料 , 事情发展的太快 , 原人大经济论坛发表 “ 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 ” 一文 , 径直扩大到世界在关注 , 抑或成为笑柄 。
问题是原数论学派 , 没见一人出来应战 , 似乎承认了 “ 覆灭 ” , 就连领袖人物王元院士被列为造假人 , 也默不作声 , 大概是在等待时机吧 。
提出覆灭或造假是有根据和证据的 , 外行人也看得出 , 骤然熊熊烈火燃遍世界 。 但我以为 , 从学术角度上看 , 说服力尚有缺失和不足 ; 原学派尚未发声 , 说明这场纷争才刚刚开始 , 正在运气运力 。
原学派占据领导地位 , 得到行政支持几十年 , 今天身处覆灭的处境 , 所得荣誉 , 奖励 , 权力 乃至领袖人物使用这么多偏得 , 放出的多场大话 , 假话 给予整整一代人的影响 , 都成了今天的欠账 , 要不要清算 , 我看早晚是要回应的 , 有人承担的 。
全军覆灭 ,气数已尽 。 上层建筑必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更迭 , 生产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意识也要跟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
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发现造假的破绽是一回事 , 提出批评造假的证据应当着重于学术要害 。 中国数论学派人物造假几十年玩弄了 “殆素数 ” 和 “ 充分大的数 ” 两件忆造的大仙术语 , 多位学者在自己的批评文章中已经指明了的 。
※
※
骗子给皇帝贴上 “ 殆素数 ” 的新衣 ( 骗子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 后说 : “ 只有那些不说谎话的人 , 才能看得见皇帝的新衣 ” 。 大臣们为了证明自己是不说谎话的人 ,都说皇帝的新衣美丽 , 好看 。 于是皇帝的新衣展示了几十年 。
直到今日 , 一个小男孩见到皇帝的新衣说 : “ 皇帝身上贴的 ‘ 殆素数 ’ 帖子 ( 殆素数加殆素数等于偶数———— “ 1+2 ”,“ 3+4 ” ,“ 1+5 ” …… ) 就是我刚刚学到的 “ 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 ” ,因为那些殆素数都是奇合数 ,不用证明是自明的 ! 小男孩把殆素数帖子揭掉了 ,于是皇帝现了原形 。骗子把奇合数换了个称呼叫做 “ 殆素数 ” , 它本不是素数 。 如果奇合数可以称为殆素数 , 那么 , 所有的数都可以是殆素数 , 因为唯一析因定理已经指出 , 所有的数都可以分解为素数的乘积 , 殆素数就是没有偶数因子的素数乘积 , 称为奇合数 。
最简单的事实 , 因为 ,被人们习惯而疏忽之后 , 往往可以被利用为不可思议的骗局 。 那件皇帝的新衣 , 就是把奇合数换成殆素数形成的 。
皇帝还有另一件新衣 ———— “ 充分大的数 ” :
“ 王元院士的充分大的数 ,没有 xigw 的充分小的数 大 ” (运动论网站和人民网 · 强国博客 · xigw 的博客 ) 已经指出 : “ 当充分小的数的比较基 , 大于充分大的数的比较基时 , 就可以有充分小的数比充分大的数大 ” !
大如果没有小对比存在 , 就是个糊涂存在 。 是人脑的幻觉 ,思维意识中没有什么建树 。 只因为产生大的同时 小也产生 , 才能使人类意识感觉到大 , 相反亦然 。 产生人类意识的同时 , 大与小就同时产生了 , 正确的说 , 这种相对事物 , 不光有大小 , 可以说 , 所有的人类意识感知的东西 都是相对的 , 只有 “ 相对事物本身是绝对的 ” 一个绝对事物 。称之度量时为 “绝对无限 ” ; 前者 , 度量时称之为 “ 相对无限 ” 。因为这种存在 , 是自然存在 。 人类意识产生度量能力之后 , 存在于意识之中的 “ 比较 ” , 它并不随人类意识的能动而对物质作用来区别或有或无 , 因此 , 意识在度量物质事物时 , 往往并不在意 , 或习惯性的忽料掉了大与小的相对存在中的另一方面 , 而只说大的或小的 , 这时人脑并不产生度量这种自然存在 , 或说 “ 无端认可 ” , 而放过相对存在的另一方面 。
生活中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出现 , 举例 : 去商店买苹果时 , 人们习惯性的挑选 “ 好的大的 ” 。 第一位客人买完后走了 , 第二位客人来到果摊 , 看到的苹果中还有 “ 好的大的 ” , 第三位来到也同样还有 “ 好的大的 ” , 其中的道理就是没有绝对的比较标准 。
最简单的事实 , 因为被人们习惯而疏忽之后 , 往往可以被利用为不可思议的骗局 。 正是 “充分大的数 ” 能欺骗人们而给皇帝穿上的第二件新衣 , 当提出一个 “ 充分小的数 ” 比 “ 充分大的数 ” 大时 , 皇帝的第二件新衣就被扒掉了 。
凡使用 “ 殆素数 ” 和 “ 充分大的数 ” 来论证论文的人 , 普遍具有绝对世界观 , 不知道无穷大与无穷小还具有相对的无穷大无穷小 。 事实上 , 数学的存在 , 都是并只能是存在于相对的关系中 , 那种以绝对观来论证数学的人都逻辑断裂 。 数学关系实质都是逻辑思维关系 , 搞数学而不学逻辑学都是 “ 科学盲人 ” 中的一种 , 尤其不懂辩证逻辑的人 。 普通大学 , 应学唯物辩证法 。
提出 “ 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 ” , 应当也必须对数论学派的错误指明之外 , 还应当最有力的证据是 给予 “ 哥德巴赫猜想 ” 的正确证明 , 而不是将皇帝扒掉一件新衣了事 。 你说人家是错误的 , 你给出正确的答案来 ! 否则 , 你的说服力是缺失的 , 不能服人 , 引发争论不休 。
相对无穷大相对无穷小 , 是我们老庄哲学建立的 “ 大到无外 , 小到无内 ” 衍生的世界观 。 “ 大到无外 ” 是指眼前的宇宙 , 当建立有限量壹 “ 1 ” 之后 ,不断加壹 , 永无止境的大 。 “ 小到无内 ” 是辩证法告知我们 “ 1 ” (物质 ,事物 ) 永远可以被分割至永无止境的小 。 定积分里的 【 a , b 】 是 x 轴上的 有限区间 , 它只是任意的有限数值 , 把它无限分割运动向小的区间 ( dx ) 时 , 【 a , b 】 之内就有无穷多个 ( dx ) , 相对而言 , 【 a , b 】 就是 ( dx ) 的相对无穷大 ;( dx )就是 【 a , b 】 的相对无穷小 。 这种相对无穷大则是真实的, 可见的 ,是触及得着的 ,并且是有限的量 。 但 ,其中的单元 ( dx ) 则是不可见的 , 触及不着的 , 小到无内 。
人类感知的, 都只是一个个的相对运动事物 。 趋向两极的无穷大无穷小 , 人类永远触及不到 。
陶哲轩说 : “ 哥德巴赫猜想不可证 ” ,是这样的吗 ?
多少数学家 , 总想追求绝对无穷大 , 囿于茫然之中 。 原因是多数人不认知人类自身存在于宇宙的地位 , 这就是世界观问题了 ! 当你对世界认知之后 , 你才能觉悟到你 ( 人类 ) 地位的性质和形式 , 当然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产生的 。 先决条件是不唯心 , 而唯物 ! 唯物 ,首先是观察自身之外的物质存在与物质运动 。 于是你会看到 “ 物质 ( 事物 ) 是 以 ’ 个 ‘ 和 ’ 件 ‘ 方式存在的 ” ,因此 , 知道人类也是以 “ 个 ” 的方式存在的 , 并且 , 对物质 ( 事物 ) 不断分割 , 包括使用原子加速器分割物质 , 你可以知道 , 物质是永远分割不完的 , 正所谓 “ 小到无内 ” 。
另一方面 , 人们看到的外界一个个的物质 , 当同样的物质积累一起时 , 它是由建立 “ 1 ” 之后 ,不断加 “ 1 ” 积累形成的 , 这就是人们使用的 “ 加法 ” ( + ),等等等等 , 于是产生数学 。 人类接触不到绝对无穷大和无穷小 ,都是因为人类身处宇宙的地位是 “ 个 ”或 “ 件 ” 相对事物形式的原因 。 这种存在形式 ,由今日科学发展知道 , 是宇宙运动的 “ 中介状态 ” 是宇宙运动中的过程 , 宇宙运动是无始无终的 。
“ 个 ” 和 “ 件 ” , 当没有定数时 ,它的数值就是 " 1 " 。这是公理 。 无限分割这 个 “ 壹 ”( 1 )时 ,其中 有无穷多个 ( dx ) , “ 1 ” (个 ) 就是 ( dx ) 的相对无穷大 。 此事告知我们 , 所有物质 事物以 “ 个 ” , “ 件 ” 存在 , 都可以是相对无穷大 。 这是辩证法赋予我们的 “ 相对绝对观 ”的世界观 。 所有的数自然存在于相对无穷大中 ,这就是数学 。 上述 , 是我们首先要给予 “ 哥德巴赫猜想 ” 解的世界观改变和建树 。
其次 , 素数只有语言定义 , 没有数学形式定义 , 素数定义为 : “ 只有 1 与其自身两个整因数的数 ” 。 “ 哥德巴赫猜想 ” 的表达式 “ 偶数可以表达为两个素数之和 ” 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式 ! 硬要一个没有数学形式的素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形式 , 这是逻辑内涵与逻辑形式矛盾 , 不统一 , 逻辑不通 , 是无理要求 。 此则 , 正是一些数学家们不具备逻辑思维 , 而走到存亡尽头的今天的第二个错误与原因 。 那么 , 寻找素数规律 ( 普遍公式 ) 之后 , 来表达 “ 歌猜 ” 才有可能 。
上述三则 :
1 , 树立辩证世界观 , 认知相对无穷大 , 相对无穷小 。
2 , 树立辩证逻辑思维 ,看到 “ 歌猜 ” 表达式之无理要求 。
3 , 找到素数规律 ( 素数普遍公式 ) 。
第三则 , 是纯数学难题 , 在寻找过程中障碍多不胜数 , 需要具有敢于与权威抗衡的力量和精神 。 它们都在 “ 运动论网站 ” · 数学部分 · 哥德巴赫猜想是这样猜着的 ; 哲学部分 · 大于或等于 6 的偶数可以表达为两个素数之和的科学哲学思维方法及其证明的逻辑过程 ————www yundonglun.com 中得到 。
《 运动论》诞生 24 年 ,“ 运动论网站 ” 存活了也有 10 余年 ,曾广泛争取各界批评指正 ,《运动论 》 作者始终不渝恳请各界继续批评 ,愿学子路闻过则喜 , 包括物理学 , 哲学 , 数学各界不吝赐教 。
熙国维
长春
2017年 6 月 14 日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点,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一刻也不能没有在自然的前沿探索的人。”熙国维就是这样一个理性、严谨、执着、勇于探索的人。
熙国维说,创造思维来源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共振,这种和谐与共振必须表现为有新的发展,在自己的新发展中有先人的积累与积累于先人之上、自身的独立的逻辑体系;它们必须以数学的形式相连或表达;简化先人的和自己的、简化到最简——“大自然存在着基本的和谐性与简单性”(爱因斯坦)。
熙国维的代表作《运动论》来源与马列哲学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数学形式化是辩证法的科学性决定的。而数学的思想、关系、语言、形式及符号从来就是逻辑的一种发展,即“数学是世界的对称”。辩证逻辑数学形式的产生,取决于三大规律与数学的关联,以“运动是绝对的”自然观代替“斗争是绝对的”社会观,表现自然事物更为贴切、准确,这是辩证逻辑表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科学的新意,并取得“否定之否定数学形式”,因而得名“运动论”。
发现、确定、实践检验三大规律与数学的关联,做辩证逻辑的数学形式化,这就是《运动论》的核心任务。严格地说,这是一门重新认识世界,填补辩证法与数学间存在的空白的新学科。
它有具体的形式,哲学名称叫做“否定之否定的数学形式”,物理学的实践中叫做“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大循环”;它的数学函数形式叫做“超超越函数”。
1983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确立《运动论》研究课题。1984年,该课题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优秀论文奖及吉林省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著作奖,同年列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
《运动论》解决了哲学、物理和数学的诸多问题。例如:在物理学中,求得与万有引力、电磁定律等价的另外14种力的定量定性公式,并首次将这16种力的定量定性公式统一于“时空质能大循环”图里;引力系数公式、物质质量公式,证明大自然自身才是“永动机”;在数学中取得素数与合数的判别、素数与合数规律、函数的导数(一阶)等于1,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微分、积分的问题;非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新途径、纳别尔数与阻尼振荡的一致性、循环运动(如经济)模型;在哲学里取得哲学、数学与物理学存在的统一根源等。
《运动论》是时代的反映、产物,它不产生在这里也必须产生在那里。它是自然辩证法与辩证逻辑的自然延伸——一种新的世界观。它提出的辩证法思想是给予自然科学思想方法的宝库。科学越发展,它的价值将越能得到更好地体现。
摘自吉林《城市晚报》2006年4月26日D50版 http://www.cswb.com

梅花香自苦寒来——爱新觉罗·熙国维其人其事
孙莹
有这样一位老人,身上流淌着清朝皇室的血液,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却因为出身原因在“十年动乱”期间被下放到林区劳动。在这期间,不向命运轻易低头的他,开始思考哲学领域的若干问题,并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完成了知识结构的转型。这位老人就是《运动论》的作者——原院(会)哲学所副研究员爱新觉罗·熙国维。
若说熙老师的出身为他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早年的良好教育为他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那个被称作“工程师的摇篮”的地方。毕业后本来可以大展手脚,然而事与愿违。“十年动乱”期间,他被下放到林区劳动。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这一段对于别人来说的艰苦岁月却成了熙老师积累知识的黄金岁月——当时,他的工作就是做技术员,利用自己的优势修理汽车、拖拉机等,任务就是把机器看好、修理好,少犯毛病,让别人多出工,其它时间愿意干啥就干啥。于是,熙老师有了大块的时间徜洋在书海之中。他开始博览群书。专业的,非专业的,都一股脑儿拿来读。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他开始进入哲学的领域,开始思考哲学的问题:哪儿都可以定为零点,但哪儿也不是绝对的零点;自然数“壹”最小,但概率“壹”又最大。为什么?显然,问题已经超越了数学。熙老师就是从探讨“零”与“壹”两个数的辩证存在,开始了对运动论的一步步深入地研究,并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
熙老师的努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回报。1983年,吉林省政府确立《运动论》研究课题。1984年列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该课题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优秀论文奖及吉林省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著作奖。同年,熙老师进入吉林省社科院,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他开始整理这些笔记,1993年出版了《运动论》一书。
熙老师的代表作《运动论》来源于马列哲学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数学形式化是辩证法的科学性决定的。而数学的思想、关系、语言、形式及符号从来就是逻辑的一种发展,即“数学是世界的对称”。辩证逻辑数学形式的产生,取决于三大规律与数学的关联,以“运动是绝对的”自然观代替“斗争是绝对的”社会观,表现自然事物更为贴切、准确,这是辩证逻辑表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科学的新意,并取得“否定之否定数学形式”,因而得名“运动论”。
发现、确定、实践检验三大规律与数学的关联,叫做辩证逻辑的数学形式化,这就是《运动论》的核心任务。严格地说,这是一门重新认识世界,填补辩证法与数学间存在的空白的新学科。
早年参加九三学社的熙老师,退休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熙老师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得令人吃惊:5根簧的拉力器仅歇一气就能双臂伸平拉上100下,一分钟不停气地空手握拳200下,俯卧撑连做90次……听起来似乎简单,实际做起来,你才能感受到这些对于已经77岁的他来说是多么的不易。“身体部件在变老,但还没出毛病。”熙老师笑呵呵地说:“主要在于锻炼,还有自我心态调节。”
和熙老师唠起家常,他就像老街坊一样慈眉善目的,甚是亲切;唠起他的一双儿女,他的眼神里抑制不住作为父亲的骄傲和自豪。他的晚年生活,单纯而又丰富,冬天去深圳的儿子那里度假。夏天回到长春避暑,始终不变的,是运动、学习和工作,尽管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却闲不下来,还在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在向人生的另一个高峰迈进。
摘自《吉林社科报》(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电子信箱:jilinskb@163.com) 2010年5月10日 第4期(总第103期)
xiguowei的博客-运动论网
“殆素数”,“充分大的数”就是造假 ! [2017/12/2]
再飞跃与进步 [2016/6/21]
突飞猛进 [2016/4/11]
AI 永远不可征服人类,相反,AI永远是人类的工具 [2016/3/11]
热烈祝贺习马会 [2015/11/7]
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 [2015/9/16]
王元院士的充分大的数没有xigw的充分小的数大! [2015/7/29]
“所谓创新,一定是前人没有想到的没有做到的”吗? [2015/6/16]
“创新人才岂是教出来的”——是不要继承的想象 [2015/5/11]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的辩证认知, 例8 [2015/5/1]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 是以偏概全,例7 [2015/2/16]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是以偏概全,例6 [2015/2/2]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是以偏概全,例5 [2015/1/24]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是以偏概全,例4 [2015/1/20]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是以偏概全,例3 [2015/1/16]
“按部就班上学考试扼杀好学生”是以偏概全,例2 [2015/1/15]
“按部就班上学不扼杀好学生”的好学生好在哪,例1 [2015/1/12]
按部就班上学不扼杀好学生 [2014/12/26]
“创新人才岂是教出来的?”是对教育的偏废和误解 [2014/12/24]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社会性 [2014/12/20]
不赞成王元院士的提法做法 [2014/12/18]
新浪微博
“ 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 ” ;“ 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与新军兴起 ” ;“中国数论学派全军覆灭党中央知道吗 ” 在各大搜索引擎引领我国科学新时代的到来 , 是我国国运升华的先兆 ,是我国意识形态升华的先兆 ,是人民福祉升华的先兆 ,跟上时代吧 ! ?6?7?6?7
?6?706-21 19:47
我的微博
缅怀袁隆平院士,缅怀吴孟超院士。
21-5-23
突飞猛进 (大气候来了 !)
自2006年12月运动论网站成立至今近10年,来站批阅人数骤然猛增。
1,2016年4月10日,统计来站阅读人数:
物理部分:11253 人次,
数学部分:28700 人次,
哲学部分:8927 人次,
总计 :48880 人次,
2,2016年2月10日,统计来站阅读人数:
物理部分:11008 人次,
数学部分:20029 人次,
哲学部分:8618 人次,
总计: 39655 人次,
3,2015年12月23日统计来站阅读人数:
物理部分:10770 人次,
数学部分:18753 人次,
哲学部分:8262 人次,
总计: 37785 人次,
4,2015年10月27日统计来站阅读人数:
物理部分:10685 人次,
数学部分:18133 人次,
哲学部分:9002 人次,
总计: 36820 人次,
5,2015年8月9日统计来站阅读人数:
物理部分:10299 人次,
数学部分:17123 人次,
哲学部分:7610 人次,
总计: 35032 人次,
6,来站阅读人数增速:
2015年8月——10月:
36820 - 35032 = 1788
2015年10月——12月:
37785 - 36820 = 965
2015年12月——2016年2月:
39655 - 37785 = 1870
2016年2月——4月:
48880 - 39655 = 9225
7,统计分析
从统计人数增速中看到,2016年2月——4月来站阅读人数骤然剧增到9225人次,对于纯理论网站,实属不易。不能不使人看到此乃大气候所致 !国家发展进入深层次改革,在党中央习主席数次放话科学技术创新时代,必然走在前列。于是,破除与废弃旧有,在各个领域中,先知先觉者的步伐越来越大。在思维方法体系,寻找更加适合我国特色的道路。不少有识之士,深入到马克思哲学中,与我国的先哲结合重新考核了数学物理学现有体系的优劣。在大发展中,找到“运动论网站”得以一读,也实属必然的偶然之幸 !
能阅读运动论的人,无疑是知识分子,他们多数是教育,科技,技术人员为数不多。有幸的是在运动论网站中,可以读到新旧学术思想之对比,代表人物著作的光芒与瑕疵,是真值还是近似,远至先祖的光辉,近至人类积累的结晶。特色在于它可以把复杂的说教,繁琐的推导,多层的引用,寓于门户的偏见,都得以“深入浅出”,“解除教条”,“简化繁琐”,“直取命题”和“解放门户”——在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功效,也正是得来众人用户的源泉。
加上人民网·强国博客(xigw)的支持;个人网易·新浪微博的重点,读者能更为批阅时参考之用,幸甚之有。
熙国维 2016年4月10日
16-4-10
廿一世纪悖论
假如霍金说的成立。
史蒂芬·霍金说:“100年内,AI 将征服(抑或消灭)人类”——霍金原则 。
人类必须的是:“人类只制造不征服(抑或消灭)人类,安全可靠,可为人类服务的 AI ”——人类原则。
悖论:
”如果人类制造 AI ,根据霍金原则, AI 就会征服(抑或消灭)人类,人类就不应该制造 AI ;如果人类不去制造 AI ,根据人类原则,人类需要去制造安全可靠,可为人服务的 AI “。
霍金原则与人类原则相互排斥,互相矛盾,形成悖论。那个原则正确?都正确?都不正确?两者能平行不悖吗?请教世人,廿一世纪(100年内)人类将何去何从?
备注:AI 人工智能机器。
参看”xigw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运动论网站。
爱新觉罗·熙国维 2016年3月15日
16-3-15
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 !——热烈祝贺习马会。
11-7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
9-11
教师节快乐 !向母校老师致敬 ! 熙国维
9-10
热烈祝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 !
7-31
去“强国博客·xigw的博客·人民网”看“王元院士的充分大的数没有xigw的充分小的数大 !“。
7-29
或许王元院士还有一串说辞,对“充分大的数”做解释,但无论如何“充分大的数”与“充分小的数”是等价的,其数学意义是相同的。这就是王元院士“逻辑断裂”思维的一贯表现,顾此失彼,王元院士想不去做也不行,其灵魂深处信息储存已经根深蒂固,成了习惯的强势。
7-23
“大”如果没有“小”与之共存,就毫无意义。不明不白,一个人类思维中不能存在的幻觉。
7-22
“充分”,“不充分”不是数学语言,似是非是,似非非非,飘忽不定,只能王元院士一个人随意解释。
7-21
更多“世界大战”
“世 界 大 战” “一头蓬松灰发的爱因斯坦,聚精会神地拉着小提琴,随着美妙的旋律,他的思维正在遨游太空,于是他的时间延长了,他的空间缩短了。 静坐在一旁,身材修长目光炯炯的玻尔在享受着同一旋律的时刻,他的思想也坠入量子深渊,各种粒子的几率波万紫千红,黑体辐射时隐时现,显得杂乱无章。” 这对密友是物理学两大分支的泰斗,“在共享美妙旋律之外的时间里”,或者说,“当他们各自从太空宇宙、量子世界回到地球上时”,曾经面对面地发生一场“世界大战”,这就是“世界是单纯必然的”(爱因斯坦学说)与“世界是必然偶然的”(玻尔学说)之争。大约1924年玻尔等三人发表《辐射的量子理论》起到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的30多年间争论未曾休止。 从宇宙学出发,相对论支持了单纯必然性自然观,使拉普拉斯的单值决定论得到发展和完善;从微观世界出发,量子力学支持了必然偶然性世界观,认为构成世界的微观粒子的表现与出现都是服从于或然率的。 笔者注意到争论双方学说建立的基础均是数学,各自的数学模型概括着各自的物理结论。相对论数学是四维空间几何学(黎曼几何),量子力学数学是概率学。 世界是奇妙的,但也是“仁慈”的。空间几何学与概率学之间存在有“数学的关联”,由“仁慈”的世界赐给了笔者,也就是数学里常说的数学变换为笔者找到。 哲学工作者都知道“世界普遍联系规律”,却总存在于一般的抽象之中。数学工作者也知道“数学的关联”的存在,却往往很难找到它们。数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各数学分支间的横向关联。但数学工作者的这种确知,一是基于哲学信念、自然观,这是自觉的;一是基于已被发现的关联之经验,这是自发的。假如人们能够给予信念与经验加以关联,从具体的数学追朔到哲学,再从哲学抽象上升到数学具体,落实到数学的逻辑根源,两种观点的逼近是有可能的。 因此,与其讨论物理世界,纵谈哲学观念,不如数学的逻辑演绎及其关联的探索来得干脆、有力、了然。 (一)或然率函数与相对数(三角函数)的关联 以最简的一般或然率函数示例: 用对数求导法将此式对x取导 该微分方程的解是 (1) 当 时 (2) 当 时 有解 若用积分法求,可开方原式 取自然对数 用积分公式 ……

